
(pixabay)
情绪是无形的,摸不着,也看不到,不容易用科学方法研究,但是现代医学已经注意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。负面的情绪,例如争吵会降低身体的自愈能力,愤怒会提高心脏病、中风、癌症的风险;正面的情绪,例如表达爱意可以降低胆固醇,怀着感恩的心会增强免疫力。其实,《黄帝内经》早就告诉我们:「怒伤肝」, 「思伤脾」。过度的情绪反应会损害健康,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好情绪管理呢?
过度的情绪伤害健康
喜、怒、哀、乐是我们正常的情绪反应,也是生活上的小插曲,不然人就会像木头人一样,生活单调,毫无乐趣可言;但是,过度的情绪反应,就属不正常,会伤害内脏,损及健康;反过来说,如果能控制好情绪,对健康是有益的。
《黄帝内经》说,过度的情绪反应(喜,怒,思,悲,恐)会伤害五脏;「怒伤肝」,愤怒会伤害肝脏;「思伤脾」,思虑会伤害脾脏;「喜伤心」,欢喜会伤害心脏;「悲伤肺」,悲伤会伤害肺脏;「恐伤肾」,恐惧会伤害肾脏(《黄帝内经》-素问‧阴阳应象大论)
压力,情绪与精神疾病
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频繁,人际关系很复杂,难免会产生磨擦与冲突。压力是人与人或环境之间的不协调造成的,压力产生的原因很多,有家庭的、事业的、功课的、金钱的、人际关系的等等。
压力会让人陷入情绪反应的漩涡,愤怒、悲伤、忧虑、恐惧,而不能自拔,进而引发焦虑、失眠等精神疾病西医对精神疾病的治疗通常使用镇静剂,安眠药,抗忧郁药物等等;不过这些都只能治标,没办法治本,因为疾病的根源是情绪与压力,是无形的,是有形的药物没法触及的。
一念之间会改变一切
工作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份,虽然都是例行公事,但时常会遇到不同的压力与挑战。一念之间有时就会改变一切,一个简单的观念就会让事情变得不一样。例 如医生的工作,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,每个病人有他的个性与情绪,医生也是有喜、怒、哀、乐。病人因为有病痛才来看医生,难免都会发劳骚,吐怨气。如果医生 不能自己控制情绪,就可能与病人起争执,甚至吵架。
所以医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让诊间的气氛融洽,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不能生气,不要与病人争执;要有耐心倾听病人,不管他讲得多么长,多无聊,都要让他畅所欲言,当然中间要有些互动,就像聊天一样;当病人的话说完了,心中的情绪也发泄了,达到他的需求,病也就好一半。
有时破镜难重圆
婚姻问题是现在很严重的社会问题。两个不同背景的人,有不同的思想,有不同的价值观,要共组家庭,天天生活在一起。新婚的浪漫甜蜜,随之而来的是 「柴米油盐酱醋茶」现实的生活问题;不同的看法,不同的处事方式,如果不能互相沟通,不能体谅,不能容忍,带来的就是永无止境的吵闹,争执。
再加上可能婆媳关系不和,可能有外遇,甚或是一些很小的事情,一开始小吵,互骂对方,后来变大吵,甚至大打出手,互控伤害,诉诸离婚,往日的亲密爱人转眼间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,走到破镜难重圆的地步。
修养道德是要领
那么我们要如何管理好情绪呢?许多事情都在一念之间,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,一念之间决定健康的好坏,一念之间决定婚姻的成败。关键就在于处理问题的态度,是否能互相沟通,体谅容忍;但是一念之间是要做好准备的,就是要修养道德。
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告诉世人说:「勿汲汲于所欲,勿怀忿恨,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,则得长生也」(「千金要方‧道林养性」)不要汲汲营营于追求名利, 不要心怀怨恨,这都有损寿命;如果没有名利与怨恨之心,就可以长寿;这也就是说,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,清心寡欲,心平气和,这样才能健康长寿。
孙思邈是修道人,他看透人世间的一切。因为人同时具有自私与善良,人的「情绪」喜、怒、哀、乐是自私的,放纵的,而人「佛性」是善良的,克制的,两者同时表现,相互抗衡。我们修养道德,一方面是要减少情绪的失控,降低自私与放纵;一方面则要提升「佛性」,增加善良与克制。
「诗经」说:「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」,夫妻结婚本就要白头偕老,夫妻之间要做到「真」,彼此真心诚实,不能有贰心;夫妻之间要做到「善」,彼此关 怀,表达善意;夫妻之间要做到「忍」,彼此忍让,相互体谅;所以幸福的婚姻需要「真,善,忍」;同样地,做人处事也都需要「真,善,忍」。
(正见网 / 作者 :王元甫)
发表回复
要发表评论,您必须先登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