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節快到來了,在這個感恩的日子裡,從明慧網摘錄幾篇人們念誦「法輪大法好,真善忍好」遇難呈祥的故事片段,以表達對 李洪志師父的再造之恩!
大法化解了我與婆婆幾十年的冤怨
我一九六一年結婚,正遇中共邪黨製造的三年大饑荒,家家生活貧困。一九六二年,中共又搞各廠礦大量裁員,我丈夫也被裁下來了。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,只好去找他母親,希望暫時住在他母親家。我們把情況說明後,她堅決不同意,說了很多好話才同意我們住下。但是有條件的:經濟收入、生活都得經她統一安排,我們的錢全部交給她管理,不能過問。 [閱讀全文…]
大法教我放下私心 把公公當成親爸
幸遇大法放下紅塵瑣事 真正的身心自在
曾經的我在紅塵中追逐著名、利、情,對外表非常注重,用情慾滿身來形容,很貼切。
大法 不佔不偷
二零一五年有幸接觸大法,但不怎麼精進,即使這樣慈悲的師父也幫我凈化身體。之後,低血壓、咽炎等身體上不適的癥狀消失了。
那時,通過看同修的交流文章,知道了多學法的重要性,我開始背法。漸漸的明白了自己的種種惡習必須歸正。譬如:當時通過熟人安裝了一塊不走數字的燃氣表,說白了就是偷氣用。通過學大法我知道,這是損德。於是把表拆了,換上原來正規的燃氣表。試想如果不學大法,我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。
除卻奢靡 平和樸實
修煉之前我對自己的外貌極其在意。那時就是覺的:人活著追求金錢、物慾是天經地義的,否則活著有什麼意思啊!
在師父不斷的點化中,大法在改變著我;我明白了追求漂亮,追求打扮是色慾心、顯示心、虛榮心,是修煉人要去的心。於是放棄了追求物慾的惡習,也不想和人攀比了。
以前老是覺的有多少錢都不夠花,現在每個月還有很多節餘。友人說我整個人都改變了,變的平和樸實,也不爭強好勝了。
無私善待繼父一家
二零二零年,八十多歲的繼父突然得腦梗做手術。整個住院期間,我和母親跑前跑後。繼父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,對他父親不聞不問,他爸癱瘓在床,也沒給老人花一分錢。嫂子有糖尿病還要上班,所以照顧繼父的事我就多承擔些。
在繼父出院前夕,他兒子回來了。繼父把前妻留下的一百個銀元給他兒子。
隨後的日子,繼父已生活不能自理,吃喝拉撒全靠我和母親。真沒想到自己曾經是那麼愛乾淨的人,最見不得糞便污物的東西!何況我跟他沒有任何血緣關係。
繼父的妹妹看到我和母親對他的細心照顧,都說我們跟一般人不一樣。年初,嫂子因為糖尿病住院,繼父的兒子回來照顧。他對我和母親說要借兩萬塊錢。誰知沒過幾天,父親去世了。
處理完父親後事,父親兒子問起撫恤金的事,母親說:等錢一下來,會把所有單據給你看的,到時你來拿或者給你匯過去!聽完母親這麼一說,他露出滿意舒心的笑容。
謹記修煉人的責任
隨後和母親商量,把親戚朋友給的弔唁的份子錢都一一退回去了。告訴他們:我們修煉人是不收禮的!現在我和母親時常相互提醒對方,要學好法,謹記自己是個修煉人,做好該做的事。
因為自己是修煉人,知道自己的責任,所以家裡也開了朵小花,我們主要是自給自足,列印多少發多少。我和母親借著夜色,在師父的保護下做著救人的事情。
我深深的感覺到,師父就在我的身邊看護著我、點悟著我,把我從紅塵的漩渦中救起,替我承受的太多太多。能被師父親自度化,是何等的榮幸啊!
文章來源 明慧網 師父把我從紅塵中救起
推薦好文 :
向您推薦一本奇書─李洪志先生的《轉法輪》
https://www.falungong.club/向您推薦一本奇書-轉法輪/
修煉法輪大法 領悟真善忍 人生「否極泰來」
https://www.falungong.club/修煉法輪大法-領悟真善忍-人生否極泰來/
修煉人廣結善緣 做到先他後我
修煉人遇事能忍 退一步海闊天空
大兒子家租房的一對情侶把電動車放到我衚衕里,一下雨就汪水,我得給他們掃水,要不然租房的人進出不方便,我想如果見到兩個租客告訴他們,把電動車先放我家門前頭。可一直見不到他們,我就把電動車推到他們衚衕里好幾次。 [閱讀全文…]
明白大法真相 疫情中生意卻更紅火
大法善解冤怨 師父幫我化掉阻擋我修煉的人心
修去狂傲自大 修煉路會走的順暢穩健
修煉中的遭遇都是為了放下執著 走向圓滿
我和父親的關係非常好,在經濟上也非常依賴他。父親去年去世,遺產分配結果,我和母親各繼承了房子的50%,我非常失望,因為母親拒絕在經濟上幫助我,也拒絕搬家,因此我非常生氣和不安。 [閱讀全文…]
生活中的小事同樣體現著修煉狀態
用大法的法理歸正自己 在照顧討厭的弟弟中修心
我弟弟在孩子四、五歲時就離婚了,弟弟的孩子從出生到工作都是我父母帶著的。弟弟離婚後,更不回家了,換了好幾個女人,孩子的生活費也不常給。他大吃大喝,給女人買車、買貂、買金首飾也不吝嗇。父母都是普通工人,還得幫他養孩子,媽媽常年吃藥,日子過得緊巴巴的,我的工資也很低,省下的錢都添給了父母。所以我看不上弟弟的心可想而知。 [閱讀全文…]
在大法的指導下 與家人相處中互相提高心性
我是一個有兩個孩子的爸爸,和所有的「二孩父母」一樣,在撫養、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既有快樂,也有苦惱。 [閱讀全文…]